通过台湾学测被清华大学录取的经验分享【江苏华侨港澳台联考】

标题:通过台湾学测被清华大学录取的经验分享【江苏华侨港澳台联考】 | 时间: 2012年05月02日 | 分类:学习经验

                                
 
为了准备华侨港澳台联考我曾经两次到香港和大陆帮女儿买参考书和搜集资料。小女为了台湾大学学测和港澳台联考两面作战,极为辛苦也没有把握,很担心不要因此两面落空;小孩考试父母亲总是最担心,尤其是大学联考。女儿台湾大学学测成绩为全国前1.3%,足以申请台湾一流国立大学。
    于是乎小女3月以后将心力转移到港澳台考试(放弃7月的大学指定考试),由于考试范围不同和看简体书准备起来仍然很辛苦。本来已准备522日到香港考试,在即将订机票之前大陆国台办宣布今年台湾学测顶标(60级分)以上可以申请大陆高校,所以重新调准备的目标,改以学测成绩申请为主,我们以申请清华、北京和复旦三所大学为主。为了熟悉各校状况我们经常上网大量搜集信息并且打电话到各校询问。
除了依各校的申请要求外,更提供了许多课外学习活动的证书。如:小女曾交换学生到美国高中一年获得的奖状、计算机学习的国际证书、在校成绩奖状、全国英文单字大赛奖状和社团比赛奖状等。并依学校要求提供在校毕业成绩和导师推荐信。
5月底收到复旦和清华大学的面试邀请,63日飞上海准备参加65日复旦面试,面试日早上许多台湾的学生到招生办报到,经过筛选审核通过的有40人。侧面打听得知复旦只收学测前7%面试,大概会录取一半。面试前气氛很紧张,但招生办的老师很客气,要台湾这些学生不要紧张。小女是第一个参加面试的台湾学生。面试后问女儿面试情形,表示教授很亲切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为何要来复旦就读、为何要选这个系、以后有什么人生规划等等。总之不用太准备和担心,只要保持正常应对和笑容即可。台湾学生大多有学测推甄大学面试经验,可以派上用场。……在上海两天觉得复旦大学优美的环境和上海的繁荣令人印象深刻。
65日面试完即到虹桥机场飞北京准备参加68日的清华面试。6日和7日两天在清华和北大两校闲逛,仔细比较两校的不同风格。清华大学很大也很现代化,环境极为优美;而北大则是非常古典,充斥着浓厚的人文气息。问了很多清华大学的学生对小女申请科系的看法,得知这是清华大学录取分数最高的系。当然在校园外也问了很多北京当地人对两校的观点做为选校的参考。
67日上午复旦大学通知录取。68日一大早就到清华招生办,和负责老师聊天得知数十个台湾学生申请只审核通过7个面试(审核更严),我问计划录取几人,负责老师笑说只要学生素质好一个也不放过。小女面试完后说教授问的问题很简单和复旦大学相似。比较特别的是问了一个相机与快门的物理原理与作用,面试时间约20分钟过程很轻松,面试教授亲切和蔼可亲。
面试完后我和女儿直奔北大招生辨,询问是否审核通过面试,只见桌上约有60-70份申请数据,我表明刚面试完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很讶异清华和复旦大学已面试完毕,告诉我们北大会尽速组织专家审核,并表示录取名额很少,除了重视学业成绩外,课外学习及社团活动是审核的重点,因为北大不缺成绩好的学生,但只要通知面试大概就不成问题了,不会让台湾学生白跑一趟北京。
610日仍无北大任何讯息,早上11时左右清华大学通知录取。经过6天在北京的信息搜集与分析,小女心中非常喜欢清华大学,于录取清华大学后决定搭机返台参加高中毕业典礼。611日接获北大面试邀请,我们回复二封电邮婉拒了北大面试邀请。

准备申请过程:
1.
先把台湾大学学历测验考好,成绩的好坏会影响申请的大陆学校是否通过审核,不是达顶标就会通过申请面试,各校还订有自己的标准。
2.到想面试学校的首页去看最新的招生状态和熟悉学校,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3.
有问题直接打电话到招生办公室询问。根据个人经验清华和复旦大学电话很容易接通,服务态度很亲切。北大经常没人接电话,心里要准备好。
4.
依想面试学校的简章和申请表填写并附证明(奖状、证书等),如果有其它有利于审核数据不妨另外附上。这样才会有加分效果。
5.
等待面试的通知(通常会以电子邮件发面试邀请)
6.
提前订好机票和住宿,两岸往来愈趋频繁机票一定要提前订。我和女儿到上海适逄世博、到北京又碰到大陆高考,酒店都客满很难找到满意的住处。
7.
面试不用紧张,注意服装整洁和应对态度保持笑容。
8.
等待录取通知。

以上简单描写大陆面试经过,希望对台湾想用大学学历测验申请大陆高校的同学有所帮助。
 
以上经验来源于网络,希望给想参加港澳台联考的台湾考生一点参考。
上海心叶教育:www.shxinye2011.com 

本文标题: 通过台湾学测被清华大学录取的经验分享【江苏华侨港澳台联考】 | Tags:港澳台联考录取分数线港澳台联考录取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